紡織機械在疫情期間的未來發展趨勢有哪些變化?
添加時間:2021-02-19 19:05:14 作者:admin
長期以來,我國紡織裝備與國外成熟產品存在一定的技術差距,其主要原因在于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較弱。國內紡織裝備制造商多采取技術引進、消化吸收再創新的發展模式,同質化的中低端產品占比較高,自動化、智能化、節能型的高端差異化產品仍主要依賴進口。
隨著制造業的分工不斷細化,紡織裝備制造對上游供應鏈的依賴逐漸加深,基礎制造業的加工能力決定了零部件的品質。近年來我國基礎制造業發展較快,大部分紡織機械專用件和配套件的品質較高,可有效滿足中高端紡織機械的生產。但少量高端零部件仍依賴進口,基礎材料的品質仍有待提高,以針織裝備所需的織針為例,國產織針受限于熱處理工藝水平現狀,主要用于粗針距的針織設備,細針距的設備仍依賴進口織針。
市場消費結構正在不斷變化,尤其是經歷了新冠肺炎疫情,健康生態生活理念越發深入人心,面料發展之路必將順應這個潮流發展下去。具有舒適、再生、環保等多功能化的面料更受市場歡迎,功能性纖維及后整理技術的應用,體現了人們對舒適便捷生活方式的追求和自身健康與安全的保護,也加了面料產品的附加,功能性面料成為時代寵兒的現象愈加明顯。具有抗菌功能的原料成為企業的首選。從原料方面看,生態認證棉及抗菌棉、麻、竹等具有生態或抗菌特點的傳統纖維成為新的開發熱點,其他如殼聚糖纖維、艾草纖維、碳纖維、抗菌滌綸纖維等也受到廣泛關注。